清城特色产业村:飞来峡镇旧岭行政村——铺背村
2024-04-20

铺背村,位于飞来峡镇西南部,距镇人民政府15千米,面积约1.3平方千米。该村坐北向南,东、南为水田,西有文洞河流过,北靠胎子岭,省道S377线在村前经过。村落始建于清朝,据《邓氏族谱》记载,邓氏梦相率领族人从英德迁移到此地,最初取村名为荷树湾,后来村前有一家商铺,故得名铺背村。
清初,该村属清远县捕属兴一乡。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捕属咸泰安良分局。1930年,属兴靖区咸泰乡。1948年,咸泰乡改称高田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属第一区高田乡。1953年属第五区旧岭乡。1958年8月,属江口人民公社旧岭大队。1968年,属向阳人民公社。1975年,属高田人民公社。1988年,属清远市清郊区高田镇旧岭行政村。1992年6月,属清新县江口镇旧岭管理区。1999年,属高田镇旧岭行政村。2004年,属飞来峡镇。2009年至今,属清城区飞来峡镇旧岭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邓姓,为汉族,属客家民系,通用方言为客家话。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31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有5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有225人,分布在马来西亚。
抗日战争时期,村民积极支持抗日。村民邓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游击队队长,于江口、潖江一带从事革命斗争活动。1993年10月,该村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存25座。另有梦相邓公祠一座,始建于民国时期,重修于1994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祠堂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三间两进布局。筒瓦屋面,硬山顶,红砖墙身,头门凹门斗式门面,二级台阶,大门设门夹石、石门槛。门额石刻阴刻“梦相邓公祠”,板式抬梁上雕刻精美花草、人物,墙楣绘壁画。后堂面阔一间,内设神龛和祭台,供奉祖先牌位。现保存较完好。
该村1970年通电,1992年通电话,1995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2008年通自来水,2013年通互联网。

2014年,该村实行农村综合改革,将集体土地整合由村统一经营;2015年该村为“美丽乡村”试点村,村民把村前空地归整,统一铺上混凝土,在池塘四周种上花草和绿化树,并陆续在村中修建了垃圾收集站和篮球场,添置了乒乓球台等文体设施,于当年完成相关建设工作。随后,铺背村开展乡村旅游试点工作,确定由村集体自主开发,确立了农民土地人股、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民按股分红的开发模式。铺背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和村民理事会发挥带头作用,成立合作社,整合全村土地资源、闲置房屋、闲置劳动力和发展资金,利用靠近牛鱼嘴原始生态风景区的优势,把旧粮仓改建为农家乐,把传统民居改造为民宿,规划了烧烤场及农村休闲基地,推出特色农家宴、岭南民宿、油菜花观赏、田园休闲等多种乡村旅游项目,以自然生态风光和清远鸡、乌鬃鹅等美味的土特产吸引游客,先后得到清远市委领导和广东省旅游局领导的高度评价,清远市委、市人民政府把2016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观摩学习点定在铺背村,掀起清城区乃至全市乡村旅游建设的热潮。2016年8月,该村被评为国家首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