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清远每个姓氏从其代表血缘所出的称谓符号中剥离出来,还原为普通的汉语文字,由于大多数汉字有独立的含义或一字有多义,那么,清远这800多个姓氏便转化成了琳琅满目的装配元件,任凭归类组合。经过一番有趣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全国各种类型的姓氏,都可以在清远找到其代表。兹选陈10种组合形式献于读者,以品其趣。

  一、数目姓。小写一、五、八,大写零、伍、陆、柒,以及万,一个个都成了清远的数目姓氏。其中,零、一、八、拾4姓仅出现于英德,零姓14人,余下3姓均只有1人;五姓,英德有5人,连山有1人;柒姓,英德、连州各有2人;伍、陆二姓均为清远大姓,各县域都有分布;万姓在全国是大姓,在清远属小姓,虽然各县域都有分布,但总人口只有500多人,排居第163位。

  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清远,零、一、柒、八、拾这5个姓氏都处于小姓地位,人口甚少。但人口少与历史短不能画等号,如一姓,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历史应算悠久。这个姓氏是后魏那类氏的后代,发源于当时的代北(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及内蒙古中部一带)。英德有此姓1人,未知其来历。

  二、动物姓。属于此类姓氏称谓的,在我市有马、牛、羊、鹿、驼、熊、蛇、螺、燕、蚁、蚊等。其中马、熊,在全国属大姓,在清远亦属大姓,各县域都有分布;“牛”、“羊”、“鹿”、“燕”为全国常见之姓氏,但在清远的人数不多;“驼”、“蛇”、“螺”、“蚁”,在清远均属单人姓,仅见于英德;蚊姓仅见于连州星子,亦为单人姓。

  据说蛇姓出自南北朝后秦国。后秦国主姚苌有个皇后姓蛇,是今甘肃陇西人。她有个哥哥叫蛇越滂,官做到郡太守,还有侄儿蛇玄,后来当了建武将军。蛇姓是怎么来到英德的,目前尚未弄清楚。相对而言,广东是较多蚁姓人居住的省份,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蚁美厚就是广东人。

  在动物姓中,还有被古人称为神物的龙与风2姓。其中,“龙”是全国的大姓,也是清远的大姓,在全市排居第54位,有1.6万人;“凤”是全国常见之姓,有着4000多年的得姓历史。清远凤姓仅见于英德和连州,共有10人。

  三、食物姓。清远有米、麦、粟、谷、豆、粱、糖等食物名称的姓氏。其中,“麦”是清远大姓,有1.1万人,排名第61位;“米”在全国是常见之姓,清远有1000余人,排名第139位;“谷”在全国也是常见之姓,清远除连山外都有分布,全市共有103人;“粟”也是当今中国常见之姓,以湖南最多,清远英德、连州、连山等县域有此姓,人数甚少;“粱”是以官职为姓的姓氏,我市英德、清新有此姓;豆、糖二姓为希姓(在古代,希同稀,即稀见之姓),在我市仅见于英德。豆姓虽为希姓,但历史并不短,也有历史名人。据传,其先本慕容民,前燕之支庶,后归降于魏,赐姓豆庐氏,再后省称豆氏。后魏有将军豆代田,明有河南卫千户豆长宁等。

  四、颜色姓。清远有红、黄、青、蓝、紫、碧、朱、赤、翠等颜色名称的姓氏。其中,“黄”、“朱”、“蓝”是清远大姓;“白”姓在清远的人数也不少,有4300余众。其他,红姓见于英德、连州和连山;青姓见于英德、连州和连南,赤姓仅见于连山,紫、碧、翠3姓仅见于英德。

  上述颜色姓中,赤、青、紫、翠4姓被古代姓氏学者收入《希姓录》,均为希姓。赤姓,相传出自帝喾师赤松子之后。北魏有赤歇,为大将。明有赤以周,汶上县丞。青姓,据传是黄帝子青阳氏之后。汉有青翟,官至宰相。明有青文胜,龙阳典吏;青天,山东都指挥使;青若水,陈州指挥。紫姓,出自云南少数民族。宋有紫景望,为永州太守。明有紫谏,什邡县丞。翠姓,出自楚国公族景翠之后,得姓始祖翠鸳鸯因避难,以其祖父名字为姓。

  五、朝代姓。清远有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这些朝代名称的姓氏。其中,“夏”、“周”、“唐”、“宋”是清远前100位中的姓氏,各县域都有分布;“明”、“秦”在清远属小姓,只有几百人,分别排居第157位和第196位;其余诸朝代姓氏,人数更少,多为散户。

  前面所说的颜色姓,其来源基本上与颜色无关,而这里所说的朝代姓,则不少真与历史上的朝代有关,如夏、商、周、秦、汉等姓。其中汉姓,全都出自刘汉之后。汉王朝灭亡后,原刘氏王族中有人以汉为姓,以纪念祖先创建大汉的功绩。不过,此姓在历史上人口一直不多,分布不广,被称为希姓。我市连州有此姓,仅2人,未明其来历。

  六、五行姓。水、木、金、火、土,在古代被称为“五行”。清远姓氏中,“五行”俱全。金姓是全国的大姓之一,但在清远属中等姓氏,在市内姓氏人口排序中居第137位,共1096人;木姓是全国常见之姓,在我市仅见于清新;水姓在全国是小姓,在我市仅见于清新;火、土2姓,在清远仅见于英德。

  七、气象姓。这类姓氏称谓,在清远有风、云、雷、雪、冷、寒、炎、凉等。雷姓是清远的大姓之一,排名第52位,有1.7万人。云、冷2姓在全国是常见之姓,在清远属小姓。雪姓,相传出自楚熊严次子仲雪之后,明有吴江巡检雪霁。我市英德有9名雪姓人,连州有2名雪姓人,未明其来历。寒姓,据说是夏诸侯寒浞之后。我市寒姓仅见于清新,未明其来历。炎、凉2姓仅见于英德,各有2人。

  八、花卉果木姓。这类姓氏称谓较多,计有芦、花、梅、荷、兰、莲、蒲、草、茅、葵、梨、桃、李、橙、萄、果、竹、林、树、榕、柳、柏、杨、檀、桑等。其中,“李”、“林”、“杨”是清远大姓,分别排居第3位、第13位和第16位;兰姓有1740人,排名第126位;梅姓有700多人,排名第137位;柳姓有651人,排居第155位;蒲姓有346人,排居第178位;其他姓氏人口均在100人以下。

  九、地形地貌姓。此类姓氏称谓,清远有江、河、湖、海、山、峰、田、池、塘、潭、岛等。其中,江姓是清远的大姓之一,有2.3万人,排居第44位;“池”是全国常见之姓,在清远有近900人,排居第146位;“田”在全国是大姓,在清远属小姓,只有638人,排居第156位;其他姓氏人口甚少,多为散户。如岛这个姓氏,不仅是小姓,而且是希姓,发源于山西阳曲,据说因避居岛屿而得姓。在我市,岛姓仅见于英德。

  十、时间季节姓。此类姓氏称谓,清远有时、天、周、月、夏、秋、冬、纪等。其中,“周”、“夏”是我市的大姓,前面已介绍;“时”、“季”、“纪”是当代中国常见之姓,纪姓在清远有118人,季姓有24人,时姓只有10人,其他,月姓仅见于连州和清新,天姓仅见于英德和佛冈,冬姓仅见于连州,秋姓仅见于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