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0 位的姓氏:蒋姓
2024-04-14
蒋姓
蒋姓出自姬姓,是一个以国名命氏的姓氏。西周初,周武王兄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在周武王时受封于蒋,建立蒋国。春秋时,蒋国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即为蒋姓。关于古蒋国故城的地理位置,据专家们考证,在今河南淮滨县东南的期思集。这表明,天下蒋姓人的祖根在今河南淮滨。
蒋姓在发展中形成“东安”(今山东邹平)郡望和“三径”、“三贤”、“羊角”等堂号。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蒋姓名列第43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分布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居多,这4省蒋姓约占全国蒋姓人口的60%。在清远,蒋姓排居第73位,8540人,分布以连山居多,次为清新、佛冈。
连山蒋姓主要分布于永和、福堂、大富等地,开基祖叫蒋万伯,元延祐元年(1314)由湖南临武迁来。这支蒋氏后裔甚为兴旺,现已发展到拥有3200丁口的大族群。同时这个家族的整体素质也比较高,据县志记载,明清两代,连山蒋姓人在外地为官的族人有:蒋世瑛(岁贡,曾任江州知州)、蒋世鸾(拔贡生、曾任广西富川知县)、蒋于柄(岁贡生,曾任高州府教授)、蒋于炳(曾任高州府教授)、蒋世麟(监军佥事)、蒋铎(举人,曾任琼州府教授)、蒋宗保(武举,授肇庆府游击)、蒋世虬(岁贡,曾任罗定州学正)、蒋兴旺(曾任三江协右营把总)、蒋龙(曾任三江口协右营千总)、蒋景(曾任连阳营把总)、蒋永儒(曾任连阳营千总)。
除此之外,连南寨岗有800多蒋姓人,始迁祖蒋监,原系明朝的一名参将,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奉命由南海带兵屯守今连南寨岗,防备“瑶乱”。后军户改民户,遂定居当地。佛冈石角、英德黄花、清新石潭等地共有2000多蒋姓人,皆为明武略将军蒋和的后裔。蒋和,原籍江西,明洪武年间调戍太医长乐(今梅州兴宁县)。他生有3个儿子,后裔衍居广东各地。佛冈、英德、清西蒋姓人,系其第3子蒋伍的后裔。连州有近900蒋姓人,主要集居于连州市区和星子镇,主体族支于清代从湖南临武迁来。
蒋姓出自姬姓,是一个以国名命氏的姓氏。西周初,周武王兄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在周武王时受封于蒋,建立蒋国。春秋时,蒋国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即为蒋姓。关于古蒋国故城的地理位置,据专家们考证,在今河南淮滨县东南的期思集。这表明,天下蒋姓人的祖根在今河南淮滨。
蒋姓在发展中形成“东安”(今山东邹平)郡望和“三径”、“三贤”、“羊角”等堂号。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蒋姓名列第43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分布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居多,这4省蒋姓约占全国蒋姓人口的60%。在清远,蒋姓排居第73位,8540人,分布以连山居多,次为清新、佛冈。
连山蒋姓主要分布于永和、福堂、大富等地,开基祖叫蒋万伯,元延祐元年(1314)由湖南临武迁来。这支蒋氏后裔甚为兴旺,现已发展到拥有3200丁口的大族群。同时这个家族的整体素质也比较高,据县志记载,明清两代,连山蒋姓人在外地为官的族人有:蒋世瑛(岁贡,曾任江州知州)、蒋世鸾(拔贡生、曾任广西富川知县)、蒋于柄(岁贡生,曾任高州府教授)、蒋于炳(曾任高州府教授)、蒋世麟(监军佥事)、蒋铎(举人,曾任琼州府教授)、蒋宗保(武举,授肇庆府游击)、蒋世虬(岁贡,曾任罗定州学正)、蒋兴旺(曾任三江协右营把总)、蒋龙(曾任三江口协右营千总)、蒋景(曾任连阳营把总)、蒋永儒(曾任连阳营千总)。
除此之外,连南寨岗有800多蒋姓人,始迁祖蒋监,原系明朝的一名参将,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奉命由南海带兵屯守今连南寨岗,防备“瑶乱”。后军户改民户,遂定居当地。佛冈石角、英德黄花、清新石潭等地共有2000多蒋姓人,皆为明武略将军蒋和的后裔。蒋和,原籍江西,明洪武年间调戍太医长乐(今梅州兴宁县)。他生有3个儿子,后裔衍居广东各地。佛冈、英德、清西蒋姓人,系其第3子蒋伍的后裔。连州有近900蒋姓人,主要集居于连州市区和星子镇,主体族支于清代从湖南临武迁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