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汤塘地区,人们流传着一句口头语一“八叔开门造忌”(碰钉的意思)。“八叔”是何许人也?又如何造忌?这里面有什么典故?欲知句中故事的由来,待我从头说来。

  八叔的真实姓名叫冯逸文,他家是汤塘地区数一数二的地主大户,他父亲娶有三妻四妾,生下许多儿女,他排行第八,故名“八叔”。他曾任国民党汤塘乡乡长、戡乱委员会主任、汤塘大同股份公司董事长,经济、政治大权集于一身。他有钱有势,财大气粗,官大口大,无恶不作,人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八佬”;又因他吸尽民脂民膏,生得肥头大耳,体胖如猪,又称“肥佬八”。

  故事从抗日战争胜利后说起,那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为潖江抗日义勇大队。遵照重庆国共谈判签订的《双十协定》精神,一部分武装队伍参加北撤山东烟台;一部分复员回家;还有一部分则执行党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继续拿起武器作长期隐蔽斗争。

  1946年春夏之际,国共和谈协定的墨迹尚未干,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发动反共高潮,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对我游击队大搞“围剿”“扫荡”。在乡村实行“五家联保”制,妄想一举消灭共产党。一些复员回家的战士,回去后惨遭迫害,又回到游击队,表示:“宁愿斗争死,不愿回去屈辱生,坚决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游击队遭受敌人的“围剿”“扫荡”后,出现了给养上的困难。共产党的游击队,是为穷人打天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队伍,当然不会“一朝无粮兵马散”!但共产党员、革命战士都是血肉之躯,都需要吃饭,更需要吃饱肚子去打敌人。吃饭问题一时成了部队的主要矛盾,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战士们在没有食物充饥时,有时只好束紧腰带制饿;有时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抵御饥寒交迫。他们轻轻唱着:“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上前。……”

  “唔,有了!”副大队长冯海宁从战士的歌声中悟出了个解决给养问题的办法一一向敌人要!在他的脑海里很快便运筹着一个向肥佬八要给养的计划。怎样向肥佬八要?且听我继续说来。

  花分两朵开,话分两头讲。再讲肥佬八,自从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当上了汤塘地区戡乱委员会主任,喽啰、爪牙前呼后拥,好不威风。如果将汤塘乡公所这个老巢比作是“水帘洞”,那么肥佬八就是这里的“马骝(猴子)王”。他为了保住供他享乐的所谓“太平盛世”,于1946年夏的某一天,下令联防队开到四九菱塘、田心等游击区进行“围剿”“扫荡”。游击队得知情报后,已及早撤离。联防队见无游击队可剿,便大肆抢劫民财,把扫荡回来的所谓战利品--一鸡、鹅、鸭、犬、牛,大肆宰杀,大摆“庆功”宴。在酒宴上,肥佬八训话:“弟兄们,你们辛苦啦!这次‘剿匪’收获不少,你们可尽情开怀畅饮,食饱饮醉放假三天。”肥佬八的话音未落,“宴会”上便人声嘈杂:“饮、饮、饮!饮醉回去好和老婆睡觉。”

  开头讲到,肥佬八的“老豆(父亲)”娶有几个妻妾,而肥佬八也是一样,强抢的民妇不计其数,单是明媒正娶有名分的妻妾就有两三个。前些年有不少外地难民逃到潖江来,肥佬八便从中强娶了一个又肥又白又年轻的女人为妾。肥佬
八对这个小老婆特别宠爱,即使白天外出,晚上都要赶回去和这个小老婆睡觉。这时,肥佬八早已想入非非了:“今天弟兄们已把共产党游击队扫得无影无踪了,大可以和小老婆过上几天平平安安的甜日子了……”酒醉饭饱后,肥佬八果真叫了几个护卫,前呼后拥送他回家。他家住在复兴村,距汤塘乡公所亦有一段距离。到了家门口,肥佬八说:“没你们的事了,你们回去吧。”这几个护卫向后一转,不多时便走得无影无踪了。

  再说共产党游击队,早已掌握了肥佬八这个生活习惯,料定他在欢庆所谓“胜利”的高兴之余,食饱饮醉必定会回去和小老婆睡觉!在获得确凿情报后,游击队早已按计划布下捉肥佬八的天罗地网。午夜时分,万物俱寂,人们都在甜睡之中,汤塘圩尾方向突然“轰隆”一声巨响,真是一轰轰醒梦中人。肥佬八的小老婆被吓得紧紧抱住丈夫。“他妈的,无日安宁(整天不得安宁)。”肥佬八烦躁地说。不多时,共产党游击队化装成国民党的联防队,紧急拍打着肥佬八的房门,急呼:“八叔开门!八叔开门!共产党游击队炸乡公所了……”肥佬八听说乡公所被炸,急忙起床,想开门探听个究竟。当肥佬八把门打开时,说时迟那时快,两个游击队员、两支短枪分两边顶压着肥佬八的身体,喝令:“不许动!”“把手举起来!”肥佬八只好乖乖地举起双手,哀叹:“造忌(又碰钉了)!”从此汤塘地区人民流传着“八叔开门造忌!”一语。

  这是一个真实的革命故事,共产党游击队活捉了肥佬八,肥佬八为了保命,答应交出80万元(旧币)给游击队解决给养。这次行动,震慑了国民党反动势力。共产党为了忠实地执行国共重庆谈判签订的和平建国《双十协定》,宽容大度地第一次放了肥佬八。


  本文口述者是原潖江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副大队长,整理者曾任中共佛冈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党史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