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1988—2003)
1、诗歌
市境诗歌创作始于西汉,发轫于南朝,唐末五代出现第一个历史高潮。至民国,先后出现较有影响的诗人一是“清远道士”(自称,真名无考,南朝清远郡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宰相李德裕、诗人皮日休等均对其推崇备至;二是邵谒(晚唐清远县人),其诗作被《全唐诗》留存32首;三是孟宾于(唐末五代连州人),宋陈尧佐赞云:“自五代诗人以来,未有过于宾于者也。”新中国成立后,新体诗创作成就瞩目,至1987年,长篇叙事山歌《欧秀妹义擒匪夫》(关照禧创作)由南方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很受群众欢迎;《给屈小敏》(麦斯创作)一诗《作品》刊发后,选入全国《1958年诗选》;《再过一年铁背人》(欧记福创作)、《山歌铺满江河》(唐儒予创作)、《除四害》(邓宪全创作)、《采茶歌》(谢健朝创作)四首山歌除入选省委宣传部编选的《广东民歌》外,还入选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新民歌集《荔枝满山一片红》;《瑶山办起了采育场》(吴林西词曲)、《夜明灯》(连县文艺学习班改编)、《千军万马奔向前》(郭鸣词,黄平营、赖子民曲)等获省优秀歌曲奖。
清远建市后,诗歌创作持续活跃。1998年,市委书记骆雁秋个人结集出版了《雁秋诗选》(花城出版社)。至2003年,全市先后涌现诗词作者600余人,经常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的有30余人。1988~2003年,全市诗歌创作参与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机构组织的评选,获奖作品有15件次。
1988~2003年清远市诗歌作品获全省全国评选奖项一览:
《记忆》,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诗神新人奖,颁发单位:河北《诗神》杂志社,颁奖时间:1988
《五月多梦的季节(诗合集)》,作者:唐德亮黄海凤欧运通等,获奖名称:广东纪念建国四十周年优秀作品三等奖,颁发单位:省委宣传部,颁奖时间:1989
《边城(组诗)》,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南方日报》1990年度文艺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颁发单位:《南方日报》社,颁奖时间:1991
《南方的橄榄树(诗集)》,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广东省第八届新人新作奖,颁发单位:省作协,颁奖时间:1992
《小青蛙上月亮(诗集)》,作者:潘公才,获奖名称:全国冰心儿童图书奖,颁发单位:冰心研究会,颁奖时间:1993
《小青蛙上月亮(诗集)》 ,作者:潘公才,获奖名称:第五届广东儿童文学著作三等奖,颁发单位:省作协,颁奖时间:1994
《南海春潮》,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1995年度广东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颁发单位:广东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1996
《巴人悬棺》,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三峡诗全国诗赛三等奖,颁发单位:《北京文学》杂志社,颁奖时间:1997
《唱歌的莎妹》,获奖名称:青年诗人优秀作品三等奖,颁发单位:《诗刊》社,颁奖时间:1997,作者:唐德亮
《沁园春·贺香港回归祖国(词)》,作者:邱鉴波,获奖名称:“回归颂”中华诗词大赛佳作奖颁发单位:中华诗词学会,颁奖时间:1997
《端午》,作者:黄海凤,获奖名称:全国青年诗歌大赛三等奖,颁发单位:《中国作家》、《女友》杂志,颁奖时间:1998
《星河时代(长诗)》,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颁发单位:《诗刊》杂志社,颁奖时间:1999
《魂灵之水》,作者:成春,获奖名称:“露露杯”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颁发单位:《诗刊》杂志、郭小川研究会,颁奖时间:2000
《呼啸的长鞭(散文诗)》,作者:成春,获奖名称:“长城杯”世界同题散文诗大赛三等奖,颁发单位:中国散文诗学会,颁奖时间:2001
《排瑶(散文诗)》,作者:成春,获奖名称:广东文学大赛三等奖,颁发单位:省作协、《羊城晚报》社,颁奖时间:2003
《广东第一峰》,作者:黄海凤,获奖名称:广东文学大赛三等奖,颁发单位:省作协、《羊城晚报》社,颁奖时间:2003
《远山的呼唤》,作者:李伟新,获奖名称:广东文学大赛三等奖,颁发单位:省作协、《羊城晚报》社,颁奖时间:2003
2、散文、报告文学
唐中叶,韩愈、刘禹锡分别贬阳山、连州,各自写作散文9篇、22篇后,市境散文创作始有成就。至晚唐,刘蜕(连州人)有50篇、刘瞻(连州人)有2篇被收入《全唐文》。至新中国成立初,欧阳翎(连县人,在省作协工作)创作的《大东山散记》被收入广东中学语文教材。
清远建市后,散文创作不断涌现有实力的作者,不少作品参与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机构组织的评选并获奖;报告文学逐渐形成气候,从数量到质量不断发展,并且创作出版了《创业者的足迹》、《先锋之歌》、《拓荒者之歌》3部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报告文学专集。1988~2003年,全市散文、报告文学创作获全省、全国性奖项有33件次。
1988~2003年清远市散文、报告文学作品获全省全国评选奖项一览
作品名称 类别 获奖名称 颁奖单位 颁奖时间(年) 作者
《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告文学),作者:魏传广,获奖名称:“晨钟”全国教师文学创作大奖赛一等奖,颁奖单位:《山东教育》杂志社,颁奖时间:1989
《粤北教坛一颗璀璨的星》(报告文学),作者:魏传广,获奖名称:《人民教育》“红烛奖”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颁奖单位:《人民教育》杂志社 ,颁奖时间:1990
《OK,魏传广手指上的硬茧》(纪实文学),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1994年度广东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颁奖单位:广东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1995
《广东在消灭贫穷 长篇》(纪实文学),作者:陈修飞/赵伯杰,获奖名称:入选广东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颁奖单位:省委宣传部,颁奖时间:1995
《丫山雄风》(报告文学),作者:陈玉梅,获奖名称:“国家队风采”征文三等奖,颁奖单位:《南方日报》社,颁奖时间:1995
《假廉古今谈》(杂文),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1995年度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颁奖单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1996
《绿满群山唱井岗》(散文),作者:刘耀杰,获奖名称:1995年度广东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颁奖单位:广东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1996
《心的旅行》(散文),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1996年度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颁奖单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1997
《珠江有水香江流》(散文),作者:朱方,获奖名称:全国“侨兴杯”征文三等奖,颁奖单位:国务院港澳办、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1997
《怒遏惊涛》(报告文学),作者:陈修飞,获奖名称:入选广东省第三届“五个一工程”,颁奖单位:省委宣传部,颁奖时间:1997
《程门立雪八载长》(纪实散文),作者:潘伟,获奖名称:1997年度广东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颁奖单位:广东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1998
《五月诗城》(纪实散文),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1998年度广东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二等奖,颁奖单位:广东省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1999
《口出狂言不知羞》(杂文),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1999年度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铜奖,颁奖单位: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2000
《祖石》(散文),作者:潘伟,获奖名称:1999年度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优秀奖,颁奖单位: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2000
《北国之春》(散文),作者:王子赋,获奖名称:1999年度广东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颁奖单位:广东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2000
《创造希望的院长》(报告文学),作者:成春,获奖名称:“世纪之光”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颁奖单位: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教育报》,颁奖时间:2000
《将军梦》(长篇报告文学),作者:李代权,获奖名称:1949~1999年中国侗族文学“风雨杯”奖,颁奖单位:中国侗族文学学会,颁奖时间:2000
《端砚赋》(散文),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中国记者肇庆行”全国征文一等奖,颁奖单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2000
《有感于领导出书》(杂文),作者:邓玉贵,获奖名称:2000年度广东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颁奖单位:广东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2001
《于无声处听惊雷》(散文),作者:朱江荣,获奖名称:“全国报纸副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征文”一等奖,颁奖单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2001
《白求恩精神的传人》(报告文学),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三个代表实践者”征文优秀奖,颁奖单位:《人民文学》杂志社,颁奖时间:2002
《红色山水》(散文),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中国记者武夷行全国征文”二等奖,颁奖单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2002
《这一座推不倒的大山》(杂文),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2001年度广东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二等奖,颁奖单位:广东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2002
《大山的儿子》(报告文学),作者:龚政宇,获奖名称:“三个代表实践者”征文优秀奖,颁奖单位:《人民文学》杂志社,颁奖时间:2002
《神鬼曾国藩》(杂文),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暨2002年度中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银奖,颁奖单位: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2003
《一次生死之旅》(散文),作者:邓玉贵,获奖名称:2002年度广东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颁奖单位:广东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2003
《英雄在黎明前倒下》(报告文学 ),作者:嘉嘉,获奖名称:广东“抗非”作品征文三等奖,颁奖单位:广东省委宣传部,颁奖时间:2003
《欧洲短信息》(散文),作者:潘伟,获奖名称:2003年度广东报纸副刊评选二等奖,颁奖单位:广东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2003
《嫌贫心态》(杂文),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2003年度广东报纸副刊评选二等奖,颁奖单位:广东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奖时间:2003
《哼哼嘤嘤的蚊子》(杂文),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彩信杯”千字杂文大赛优秀奖,颁奖单位:省作协杂文委员会、《羊城晚报》社,颁奖时间:2003
《汲新水》(散文),作者:唐德亮,获奖名称:广东文学大赛三等奖,颁奖单位:省作协、《羊城晚报》社,颁奖时间:2003
《海的泪珠》(散文),作者:嘉嘉,获奖名称:广东文学大赛三等奖,颁奖单位:省作协、《羊城晚报》社,颁奖时间:2003
3、小说故事
小说创作从新中国成立前夕至1987年,市境陆续有小说创作在香港的《华商报》、汕头的《光明日报》以及《作品》、《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珠江》等报刊发表。1972年,短篇小说《贴心》(又名《赤脚书记》,连山陈云清创作)发表后,相继被广东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编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短篇小说专集。
清远建市后,短篇小说创作在省级报刊发表的作者主要有:刘耀杰、潘伟、唐德亮、谭伟文、陈修飞、刘庆辉、姚鸿彬、蒋馨舜、黄海凤、李伟新、黄轩远、龚政宇、杨金扶、钟雪莲、梁同、李世平、尹仁境、苏放、谢丹雅、杨年武等。1994年,童话《纸小丑》(谢丹雅创作)获省作家协会颁发的第五届广东儿童文学单篇类一等奖。1988~2003年,全市还先后创作出版了16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绿目》(刘耀杰创作)获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广东建国40周年优秀作品一等奖。
长篇小说创作并出版的作者主要有:谭伟文、袁启生、李伟新、欧平、陈修飞、姚燕飞、叶有荣、李德嘉等。1996年,长篇小说《广州梦》(谭伟文创作)获第九届广东新人新作提名奖,1997年被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摄制中心改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播放。2001年,长篇小说《山恋》(陈修飞创作)获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广东省第四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1988~2003年,全市共创作出版了17部长篇小说、2部中篇小说。
故事创作 20世纪80年代,市境故事创作获得较大成就,连县、阳山、连山、佛冈等地作者创作的作品均有在省一级报刊发表,有的获全省业余文学创作奖。清远建市后,故事创作在省级报刊发表的作者主要有:李璇祥、邓翠兰、黄敬文、钟慧星、钟炉祥、钟勇胜、刘润光、莫自省等。1990年,瑶族民间故事集《甘基王》(许文清、张景祥等人搜集整理),在全国第三届民间文学作品评选中获三等奖。
1、戏剧曲艺
新中国成立前,市境剧团很少有自己创作的剧本,大多照搬或移植外地的现成剧本。新中国成立后,清远县清城七街文娱组首先自创独幕粤剧《除四害》并获省业余汇演优秀奖。此后,各地紧跟形势、配合中心的创作演出逐步繁荣,并不断有优秀剧作问世。
清远建市后,从1990年起,戏剧曲艺创作更趋活跃并在全省、全国有关评选中取得不俗成绩,而以省文化厅组织的“广东业余作品评选”获奖最多。2000年,小戏《撑伞》(龙湘黔创作)获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曹禺戏剧”三等奖,并被选为深圳颁奖会上的展演节目,之后,相继在广州、北京、南海、顺德、中山、肇庆、佛冈等地展演20多场。
1988~2003年清远市戏剧、曲艺作品获全省全国评选奖项一览:
《人树关系》(相声),作者:李社金,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0
《咸鱼妈认媳》(小戏),作者:虞灵初,获奖名称:全国少数民族戏剧评选银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1
《辣椒嫂戏郎》(小戏),作者:虞灵初,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1
《张调委断案》(大戏),作者:谭鉴全,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1
《金链缘》(小戏),作者:谭水林,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1
《锣鼓声声》(小歌剧),作者:李社金/冯秉全,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4
《夜访记》(小品),作者:谭水林,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4
《迷你莲租郎》(小戏),作者:虞灵初,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6
《同居没故事》(小品),作者:谢丹雅/李社金,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6
《都是同代人》(小戏),作者:谢丹雅,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7
《都是同代人》(小戏),作者:谢丹雅,获奖名称:中国曹禺戏剧三等奖,颁奖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奖时间:1998
《没有主管的采访》(广播剧),作者:清远电视台,获奖名称:广东省第四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颁奖单位:省委宣传部,颁奖时间:1998
《迷彩英雄》(曲艺),作者:李社金,获奖名称: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8
《县太爷打鬼》(小戏),作者:龙湘黔,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8
《擂茶湾》(话剧),作者:李社金/李智君,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8
《打假》(小话剧),作者:李社金,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9
《撑伞》(小戏),作者:龙湘黔,获奖名称:中国曹禺戏剧三等奖 ,颁奖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奖时间:2000
《国庆观礼》(曲艺),作者:李社金,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0
《撑伞》(小戏),作者:龙湘黔,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0
《黑色的农民》(小话剧),作者:黄东淏,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0
《港商人党当代表》(对口快板),作者:李社金,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1
《营销劳模》(喜剧小品),作者:龙湘黔,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1
《壮家小子也风流》(喜剧小品),作者:虞灵初,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2
《婚姻保险》(话剧),作者:李新华,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3
《韦妹花圆情》(喜剧小品),作者:虞灵初,获奖名称:广东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3
2、音乐舞蹈
新中国成立前,市境民间传统音乐、舞蹈表演艺术已很活跃,但创作基础很薄弱。新中国成立后,从事音乐、舞蹈创作的人员逐步增多,创作质量不断提高,表演和创作在各级举办的评选活动中均获好成绩,其中连南、连山尤为突出。至清远建市前,先后有歌曲《我是一个打猎手》(连南丘庭辉、盘马了四创作)、《商店又有红绒卖》(连南谢永胜、张景祥创作)、《修条公路通北京》和《山坳无风为何凉》(连南张景祥、黄海耳创作),舞蹈《歌堂路上》(连南胡素群、黄海耳等人整理编创)、《戈帮舞》(连南张景祥、刘海燕、谢永雄合编),在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分别被评为优秀奖、优秀节目;舞蹈《牛铃舞》(连山刘扬婵编),1983年获全国乌兰牧骑式文艺会演优秀奖。
清远建市后,音乐、舞蹈表演和创作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至2003年,全市先后有22件次作品在省、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举办的评选活动中获奖。
1988~2003年清远市音乐、舞蹈作品获全省全国评选奖项一览:
《瑶族婚礼》(舞蹈),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89,获奖名称: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作者:刘扬婵、刘火成、黄芬、李沾珐、邱仕坚
《快乐的邮递员》(独舞),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89,获奖名称:广东省“企业之星”艺术系列大赛三等奖,作者:陆上帅作曲、黄芬编舞
《瑶山情》(女生群舞),颁奖单位:省邮电局,颁奖时间:1990,获奖名称:广东省邮电系统职工文艺会演一等奖,作者:黄芬编舞
《日轮月轮》(歌曲),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2,获奖名称: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作者:昌杰汉、李伟新词、钟连生曲
《棒竹筒》(少儿舞蹈),颁奖单位: 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3,获奖名称:广东省第三届少儿艺术花会优秀演出奖、创作优秀奖、优秀辅导奖,作者:黄芬编舞、钟连生曲
《鸿雁》(群舞),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4,获奖名称: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作者:黄芬编舞
《如果你是一个梦》(歌曲),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4,获奖名称: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作者:李伟新词、钟连生曲
《山孩子》(少儿舞蹈),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5,获奖名称: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作者:黄芬编舞、阎之忠曲
《瑶山小景》(歌曲),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6,获奖名称: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作者:陈海词、范兰古曲
《山孩子》(少儿舞蹈),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8,获奖名称:广东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花会演出银奖,作者:黄芬编舞、阎之忠曲
《金色柚园》(少儿舞蹈),颁奖单位:省文化厅、省教育厅,颁奖时间:1998,获奖名称:广东省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三等奖,作者:黄芬编舞、钟连生曲
《如愿》(舞蹈),颁奖单位: 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8,获奖名称: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作者:丘昭阳编舞,范曙光、周海林曲
《太阳的故乡》(歌曲),颁奖单位: 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8,获奖名称:广东省作品评选三等奖,作者:李伟新词、钟连生曲
《争当小博士》(幼儿舞蹈),颁奖单位: 省文化厅,颁奖时间:1998,获奖名称:广东省幼儿舞蹈大赛银奖,作者:黄芬编舞、范兰古曲
《斗脚》(壮族舞蹈),颁奖单位:国家民委,颁奖时间:1999,获奖名称: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文艺表演节目奖银奖,作者:黄芬编舞、赵文兵曲
《北江春色》(群舞),颁奖单位:省电信局,颁奖时间:1999,获奖名称:广东省电信系统职工文艺会演二等奖,作者:黄芬编舞
《南方有道美丽风景线》(歌曲),颁奖单位:省委宣传部,颁奖时间:1999,获奖名称:广东省“五个一”工程歌曲征集优秀奖,作者:杨振林词、范兰古曲
《欢乐小花鼓》(少儿舞蹈),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0,获奖名称:广东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花会创作金奖,作者:黄芬编舞、阎之忠曲
《故乡长湖美》(歌曲),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0,获奖名称: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作者:范曙光词曲
《欢乐的儿童》(歌曲),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0,获奖名称: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作者:周海林曲
《山水放歌》(瑶族舞蹈),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1,获奖名称: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铜奖,作者:黄芬编舞、钟连生曲
《瑶山小景》(二重唱),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1,获奖名称: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铜奖,作者:陈海词、范兰古曲
《多情的珠江》(歌曲,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2,获奖名称: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作者:范曙光词曲
《舞被狮》(舞蹈),颁奖单位:省文化厅,颁奖时间:2003 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银奖,作者:黎夏红、龙湘黔整理
《银脚丫》(少儿舞蹈),颁奖单位:省文化厅、省教育厅,颁奖时间:2003 广东省第一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艺术表演奖二等奖,作者:黄芬编舞、钟连生曲
《山涧童趣》(少儿舞蹈),颁奖单位:省文化厅、省教育厅,颁奖时间:2003 广东省第一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艺术表演奖二等奖,作者:黄芬编舞
《女生风采》(群舞),颁奖单位:省文化厅、省教育厅,颁奖时间:2003 广东省第一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艺术表演奖三等奖,作者:杜玮玮编舞
3、美术书法摄影
市境书画园地于清末至民国时期开始活跃,以清远县为最。其中,朱汝珍书法深得海内外人士赞赏,南洋、港澳地区均有保存其碑刻、对联;郑香藻图章在当时县内各大商店、酒楼、学校都有悬挂;刘清华国画《潇湘一角》及一些花鸟画都是传世之作,成为省内一代知名画家;刘刚德中国山水画曾在广州、上海、韶关及西贡、南洋、柬埔寨等展出,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其他较有名气的书画作者有:连县梁德所曾在上海编辑《良友》画报;连南杨芝泉美术作品在北京、日本等地展出。
市境摄影创作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至清远建市前,市境书法创作继续由清远县领先,先后有14幅作品人选省级展览或被省级报刊采用。美术创作首推连环画《飞鹰崖》(连山邝明因、刘伟雄等人合作),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发行单行本后,被翻译成英、法、日等7国文字在国外发行。国画《我爱北京天安门》(佛冈陈兆廷)、《北江河畔》(清远黄建铿),摄影作品《高山变良田》(阳山林玲、黄永照、赵镇泉)、《秋》(连县黄宅裕)、《牧歌满江河》(连县王东甫)、《公孙俩》(连南黄国清)等,或入选全国美展、影展,或获省级奖。
清远建市后,全市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在全省、全国不断崭露头角。
1988年,有书画作品获全国首届“神龙杯”老同志书画篆刻大奖赛优秀奖(黄元溥行草条幅)、全国“屈原杯”海内外书画艺术大奖赛铜奖(王建铿国画《鹿鸣翠谷》。
1989年,有书法作品获“天涯杯”国际书法、美术、摄影大奖赛优秀奖(黄元溥行草和王振铎楷书)。
1991年,有摄影作品获“中华绿色明珠”全国摄影大赛二等奖(邱仕坚摄影《山的旋律》)。
1993年,有绘画作品获第六届中国水粉画铜奖(黄小星水粉画《农家小院》)。
1994年,有绘画作品获首届中国青年国画家国画大赛人选奖(李承忠国画《白云深处》)。
1996年,有绘画作品人选“颂南粤锦绣一广东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并获奖(黎影彤国画《莎腰妹》获二等奖、李光武连环画《深秋》获优秀奖)。
1998年,有书画作品在广东群众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评选中获三等奖(李承忠国画《山林青日》、杨强工笔画《春韵》、谢珊珊书法《幢》)。
1999年,有绘画作品在广东省庆祝建国50周年美术作品评选中人选并被推荐参加全国美展(黄辉文水彩画《夏日》)。
2000年,有33件作品参加“广东省‘世纪新星’少儿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其中获一等奖1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8件;同年,有书法作品获首届全国群众书画摄影大展优秀奖(蒲志强书法)。
2001年,有2件书法作品获省级大赛铜奖。
2002年,有绘画作品获广东省老年书画协会颁发的“广东老年书画大赛”二等奖(朱亮国画《竹林情趣》)、书法作品人展“粤台书法联展”(王振铎书法)、书法作品被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评为“锦绣中华-保护国土资源全国书画艺术展”优秀作品(黄邦杰书法)、书法作品人展“全国百名名家书法展”(罗庆强书法)。
2003年,有6人(黄元溥、黄邦杰、谢珊珊、曾迎风、何浩林、罗文力)书法作品人选“生命礼赞一广东省抗‘非典’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同年,有书法作品获全国第二届青少年书法比赛优秀奖(邹文亮书法),漫画作品人选中国美协、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等单位举办的“珍爱健康”网上漫画展(罗金华漫画《“非典”疫情之后》和《抗击》)。
1、剧团发展与调整
新中国成立前,市境无政府组织的文艺演出团体,只有一些民间艺人自由组合的季节性戏班,大多在当地上演一些传统小戏和曲艺,间或进行流动的商业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各县相继组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有全民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形式。1965年,根据形势要求,各县还纷纷组建农村文艺宣传队(属乌兰牧骑式文艺轻骑队,又称农村文艺轻骑队或文化工作队)。1969年,各县文艺团体一律改称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20世70年代中后期恢复原剧团或采用新的剧团名称。80年代起,为适应逐步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形势,专业剧团建设的重点从追求团队的规模数量,转向增强剧团内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除少数民族自治县剧团有政策要求继续保留外,汉族地区的县办剧团撤留问题由各县自行决定,上级文化部门不加干涉。
清远建市后,市政府于1999年6月组建了清远市民族歌舞团,以连南民族歌舞团为基础,实行市、县两级联合办团的形式,全员聘任连南民族歌舞团演职员。2001年4月,连南民族歌舞团撤离,市民族歌舞团虽然保留机构和牌子,但基本停止了演出活动。
2003年,全市国有文艺团体有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英德市歌舞团、清远市民族歌舞团。其中,一直坚持演出活动的只有前3家剧团。
英德市歌舞团1958年8月成立,称英德县艺术团,有18人,为县文化馆具体管理的事业单位。1961年9月,改名为英德歌舞剧团,人员增至36人。经费由财政供给,实行免费演出。1962年5月,歌舞团宣布解散。1965年7月,组建乌兰牧骑式专业文艺宣传队一英德县农村文艺宣传队,共18人,是一支纳入国家编制,由地方财政拨款,实行免费演出的事业单位。1967年12月,文艺宣传队宣布解散。1969年6月,在原“轻骑队”的基础上,改名成立英德文艺宣传队。1976年10月,又改名为英德县文工团。1985年改称英德宝晶轻音乐团。1994年3月更名为英德市歌舞团。1995年获广东省文化“先进集体单位”称号。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1958年8月成立,称连山歌舞剧团,有演职员39人。后因县级体制变化而撤销,1961年11月复建连山歌舞剧团。1962年9月改称连山民族歌舞剧团,在编演职员发展到56人。1965年改称农村文艺轻骑队,在编演职员减为8人。1969年9月改称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职员增至27人。1976年4月复称民族歌舞剧团,演职员增至36人,内分乐队、歌队、舞蹈队及行政办公室。1983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先进集体称号。1989年底,全团有演职员39人,其中三级编导1人,四级演员、演奏员10人,舞台美术技术员2人。2001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并被文化部评为先进集体。
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1961年12月成立。1970年改称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5年恢复歌舞团称号。1980年,被省推荐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演出的舞蹈《歌堂路上》、《戈帮舞》和歌曲《我是一个好猎手》获优秀节目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压缩编制,在团固定演员只有15人,演出时视演出节目需要聘用临时演员。
清远市民族歌舞团1999年6月组建,属市文化局领导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以连南民族歌舞团为基础,实行市、县两级联合组建的形式,全员聘任连南民族歌舞团为市民族歌舞团演职员。市定编5人,担任正副团长、后勤管理、主要编导等职位。除连南民族歌舞团24人外,另招聘10名演员,全团共45人。先后参与市举办的国庆50周年文艺晚会等130多场演出。2001年4月,连南民族歌舞团撤离出市民族歌舞团。之后,市民族歌舞团虽然保留机构和牌子,但基本停止了演出活动。
2、演出与获奖
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市境各专业表演团体主要演出传统剧(节)目和现代剧(节)目,其中一批属于编创(节)目,移植和改编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种剧目和表演艺术空前活跃,其中古装戏演出尤为多。1983年起,戏剧表演艺术逐渐走人低谷,歌唱表演和边歌边舞等艺术表演渐成时尚。各艺术表演团体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为谋求生存和发展,演出节目渐以歌唱、歌舞、小品、曲艺为主。但慰问演出、公益演出仍不断。其中,连山歌舞剧团每年除在县城进行公益性演出和参加上级文化部门安排的演出活动外,还坚持送戏下乡12场以上;连南歌舞团把慰问演出和商业演出占比定为38%和62%,平均每年下乡义务演出35场:英德歌舞团因地方财政拨款较少,商业演出较多,但每年仍坚持送戏下乡20场以上。
1996年、1999年,连南歌舞团、连山歌舞剧团先后应邀赴新加坡裕华园演出,1997年连南歌舞团应邀赴香港参加“’97中秋新灯会”,并表演节目3场,为清远市对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1988~2003年,连山歌舞剧团、连南歌舞团、英德歌舞团多次参加各种调演、会演活动,取得了不俗成绩。
1988~2003年清远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参加会(调)演获奖节目一览:
瑶族歌舞《瑶族耍歌堂》,奖项:广东省第二届民间艺术欢乐节演出一等奖,(调)演名称:广东省第二届民间艺术欢乐节组委会,时间:1988,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风情舞《瑶族婚礼》,奖项:广东省第三届欢乐节演出三等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第三届欢乐节,时间:1989,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瑶族舞蹈《回娘家》,奖项:全国首届单、双、三人舞比赛获演出奖,会(调)演名称:文化部,时间:1990,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舞蹈《歌堂长鼓》,奖项: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获编导三等奖、服装设计三等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文化厅,时间:1991,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舞蹈、组舞《讴莎腰》,奖项: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获编导三等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文化厅,时间:1993,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舞蹈、组舞《喜迎亲》,奖项: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获演出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文化厅,时间:1993,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李美英卡拉OK独唱,奖项:清远市“百歌颂中华”青少年赛一等奖,会(调)演名称:清远市“百歌颂中华”青少年卡拉OK大赛,时间:1994,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民族舞蹈《山姑戏雨》、《竹铃舞》,奖项:’95广东国际艺术节演出奖、编导三等奖、作曲三等奖,会(调)演名称:’95广东国际艺术节,时间:1995,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民族舞蹈《莎妹放排出瑶山》,奖项: '95广东国际艺术节作曲三等奖、舞蹈演员欧阳伟旗获个人表演三等奖,会(调)演名称:'95广东国际艺术节,时间:1995,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瑶族舞蹈双人舞《定情》《山地情》,奖项:全国第七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广东选拔赛获演出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文化厅,时间:1997,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三人舞《壮乡雨》、《牛铃舞》、双人舞《壮人》,奖项:全国第七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广东选拔赛优秀节目奖,会(调)演名称:全国第七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时间:1997,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舞蹈《山姑戏雨》、《壮人》,奖项:庆祝清远建市十周年文艺演出二等奖,会(调)演名称:庆祝清远建市十周年文艺演出,时间:1998,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体育竞技表演《斗脚》,奖项: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西藏赛区开幕式表演舞蹈项目银奖,会(调)演名称: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西藏赛区开幕式表演,时间:1999,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瑶族体育竟技表演《打伞球》,奖项: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获金奖,会(调)演名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时间:1999,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体育竞技表演《八排刀韵》,奖项: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获银奖,会(调)演名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时间:1999,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民族舞蹈《八排瑶伞》、《绣锦袋》、《瑶家情趣》、《收获》、《耍歌堂》,奖项: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优秀表演奖和组织奖,会(调)演名称: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时间:2000,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残疾演员陈田武的器乐演奏,奖项: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器乐合奏一等奖,二重唱、合唱三等奖,会(调)演名称: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时间:2001,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舞蹈演员李勇表演的舞蹈《瑶河的远方》,奖项: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二等奖,会(调)演名称: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时间:2001,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体育竟技表演《葫芦球》、《过九洲》,奖项:广东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和三等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时间:2002,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体育竞技表演《葫芦球》、《过九洲》,奖项:广东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和三等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时间:2002,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体育竞技表演《葫芦球》,奖项: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铜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会(调)演名称: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时间:2003,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体育竞技表演《打凤梆》,奖项: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银奖,会(调)演名称: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间:2003,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团
民间舞蹈《闹花灯》,奖项:清远市文化艺术节金奖,会(调)演名称:清远市文化艺术节,时间:2003,参加剧团:英德市歌舞团
民间舞蹈《闹花灯》,奖项:广东省民间艺术节银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民间艺术节,时间:2003,参加剧团:英德市歌舞团
1、市文联主要工作与活动
艺术展览1989~2003年,清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先后多次与市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联办美术、摄影、书法等艺术展览,并自办艺展5次。自办艺展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是2001年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清远市美术、书法作品展”。同年,很有影响力的展览还有“美在清远一一清远市旅游风情摄影大赛和展览”。此次摄影比赛收到参赛作品550余件,展出其中获奖的56件作品,后有17幅获奖作品被2002年第2期《人民画报》刊载。县级文联很少独立办展,多与县文化部门联合办展。
作品研讨1992~2003年,市文联先后3次举办作品研讨活动,其中2次是个人作品专题研讨会。
文艺赛事2000年11月至2001年4月,市文联举办“赞美清远”征歌大赛,收到参赛歌曲310多首,评出获奖歌曲44首;2001年4月至2002年8月,市文联举办“赞美清远”征文大赛,收到参赛作品320多篇,评出获奖作品22篇;是年10月至2002年5月,市文联举办“北江之春”舞蹈大赛,共有57个舞蹈节目参加比赛,评出获金奖节目2个、银奖节目4个、铜奖节目4个;2002年10月至2003年6月,市文联举办“爱在清远”征文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250多篇,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9篇。2003年3月至11月,市文联举办“清远市首届小戏、小品大赛”,参赛节目40多个,其中有13个节目分获金、银、铜奖。同年5月,市文联举办了“清远市首届民间舞蹈大赛”,全市共有15个民间舞蹈进入总决赛,并分获金、银、铜奖。赛后选送民间舞蹈《闹花灯》、《舞被狮》参加广东省第三届民间艺术表演大赛,两个节目同获银奖,市文联获优秀组织奖。清新县文联从1999年开始参与县文体部门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五杯”(体育竞赛杯、艺术表演杯、文学创作杯、摄影创作杯、书法美术创作杯)评奖活动,承办其中的文学、摄影、书画3项赛事。至2003年,已连续承办5届。
办刊出书市文联办有《飞霞》杂志,为全市唯一一家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文艺刊物,自1989年7月创刊至2003年底,共出版174期。县文联办的刊物有:《贤令山》(阳山文联主办),《鹿鸣》(连山文联主办),《北江潮》(清新文联主办)。2001年5月,市文联在举办征歌、征文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赞美清远”创作歌曲选》和《“赞美清远”文学作品选》二书;2003年11月,出版《“爱在清远”文学作品选》一书。
文艺采风1992年,市文联先后组织市级作家、书法家、美术家到市区和“三连”地区进行文艺采风,帮助作者获取创作源泉;清新县文联自1999年成立至2003年,先后3次组织有关会员到县内山塘、飞来峡等镇采风。
对外联谊1992年9月,市文联举办清远韶关两地文学作者交流会,两地30多位作者出席了会议;2003年5月,市文联举办“清远市庆‘五一’书画作品邀请展”和举办了“河南画家邹临风书画作品展”,同年9月,市文联与番禺市文联合作举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共展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200多幅,其中清远市的作品100余幅,先后在清远市会展中心和番禺市博物馆展出。
组联工作市、县(市、区)两级文联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帮助所属协会做好新会员的发展工作;坚持定期通报情况的原则,密切与老会员的联系。至2003年,全市各县级文联少者有200多名会员,多者拥有300多名会员,市县两级文联组织共有2700多名会员(其中部分县文联会员同时又是市文联会员),其中市文联有900余名会员。
2、市艺术研究室主要工作与活动
清远市艺术研究室从1992年成立起,坚持每年邀约有关文艺创作机构负责人开一两次座谈会,组织对全市的文艺作品进行研究讨论,评选送省作品。至2003年,选送人省参评的获奖作品有:小歌剧《锣鼓声声》;粤曲唱词《歌堂乐》,曲艺《国庆观礼》、《港商人党当代表》;小戏剧《都是同代人》、《县太爷打鬼》、《迷你莲租郎》、《撑伞》;小话剧《擂茶湾》、《打假》、《黑色的农民》;小品《夜访记》、《同居没故事》、《营销劳模》、《壮家小子也风流》、《婚姻保险》、《韦妹花圆情》;歌词多首。据统计,送省参评作品共有20多件,其中3件获广东省业余作品评选一等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注公众号,随时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