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岳古村又称上岳古民居,位于佛冈县龙山镇上岳村,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相传南宋末年,两岳村朱氏始祖朱文焕护送南宋皇帝逃亡至北江金鱼咀时不幸殉职。元末清初其后裔于上岳村落户,从此繁衍后代,至今已有32代。古民居布局清晰严谨,错落有致。全村由十八“里”组成,建筑风格属于明清岭南派,每户均雕梁画栋,墙壁绘画各具特色,村道铺设花岗岩石板。


  古村建筑群气势恢宏,保存相当完好。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引起重视,上岳古村这古老文明的村庄焕发新的生机,2006年,上岳古村被核定为佛冈县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朴山朱公祠、五龙过脊、镬耳楼民居121号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古村先后被评定为广东省人文历史最美乡村、广东省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佛冈县文化旅游名村、广东名村。


  上岳古民居还证明了从明清起佛冈与珠三角地区已有文化及经济往来。近年来,上岳古民居每年都吸引大量的珠三角地区游客前来参观。

  镬耳楼俗称锅耳楼,是上岳古村最具特色的建筑,遍布古村十八里。镬耳楼的主体建筑是镬耳墙,镬耳墙也叫鳌背墙,清一色的青砖砌墙高于屋顶,上面呈半圆流线型飞檐滴水,构成起伏有致的天际轮廓线,形似锅耳。墙檐多为灰底白图案,部分有立体的灰塑图案。从高处俯瞰古村,弯拱的镬耳楼连绵不断、错落有致,甚为气派和壮观。镬耳楼是清代显赫权贵家族居所的建筑象征。


  由于墙体高出屋脊和瓦面,每座屋又是密封的,而且每座屋宇之间有巷道相隔,可避免火灾发生时火烧连营。据建筑学家考证,这种建筑风格多被经济较发达地区所采用,它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终止于民国初期。上岳古村的镬耳楼屋宇数量之多是广东省内罕有。


  五龙过脊也是上岳古村镬耳楼屋宇的特殊建筑风格。其特别之处:由一栋镬耳楼两进组成,前一进为天井、廊、天井、廊、天井,后一进为房、房、厅、房、房,所以称为“五龙过脊”。该建筑物属于砖木结构,青砖墙,龙船脊,硬山顶,盖灰瓦,方砖铺地,屋檐有精美的灰塑草尾图案。建筑总体布局合理,具有鲜明的岭南艺术建筑风格。

  朴山朱公祠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是朱朴山的5个儿子(其中朱美繁曾任清廷武略骑都尉)为祀奉先人朱朴山而建,是古村内6座祠堂中保存最好的祠堂之一,现已列入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朴山朱公祠为二进三间两廊一天井布局,建筑面积444平方米。祠堂正门两石柱、门屋檐的横梁装饰木雕,两边木雕彩凤“福”与“寿”,祈佑幸福康寿。祠堂内两厢房分别是“五桂房”和“玉书房”。“五桂房”指朱朴山5个儿子共用,“玉书房”指用于藏书的地方。两边小堂柱刻有楹联,上联为“自古往来皆名士”,下联为“从今出入无白丁”。左厢廊墙上的灰塑壁画,有蝙蝠、绿树、猴子、雀鸟,寓意为福、禄、侯、爵,表达人们的心愿和期盼。右厢廊屋檐下的木雕刻有两句唐朝李白诗“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意思是:牡丹与贵妃都如此美丽动人,使君王直笑着看。祠内还有莲花仙子、双凤朝阳、孔雀开屏、鸳鸯戏水壁画。虽然日久,但是壁画、灰塑仍保持完好,屋檐的木雕精美,美轮美奂。

  朴山朱公祠正门上两侧镬耳墙,成半圆流线型飞檐滴水,构成双凤朝阳,顶梁硬山脊上的一对鳌鱼陶塑,更显出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