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瓦村,位于福堂镇中部,属新联行政村,距镇政府4千米,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班瓦是连山壮族最早用瓦盖屋的村寨,“班”在壮话里是“村寨”的意思,“瓦”是壮话新借词,合起来便是“瓦屋的村寨”(壮话词序是倒装的)。世居村民为莫姓,属壮族连山支系,使用壮语北部方言连山壮话。

  传统民居为壮族民居。莫瑞镒故居,始建于清末,坐东向西,门楼向北,砖木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二进二井院落式布局,三开间,面阔12.7米,进深21米,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素石门枕,门枕石间置门槛,木制门框,内置木柱石础屏门;正厅明间设有神台,供奉莫氏先人。莫瑞锳故居,始建于清末,坐东向西,砖木结构,青砖墙,悬山顶,龙船脊,三进四廊二天井布局,三开间,面阔12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门头设三步廊,天井用花岗石铺砌,室内花窗雕饰精美,建筑规模在连山实属少见,具有典型的客家建筑艺术风格。莫瑞镗故居,始建于清末,坐东向西,砖木结构,悬山顶,龙船脊,三进四廊二天井布局,三开间,面阔12米,进深28米,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天井用花岗石铺砌,室内雕精美花窗,木梁素石门枕,门枕石间置门槛,木制门框,门头上有飘檐,厅内置木柱石础屏门;正厅明间设有神台,供奉莫氏先人。此3座民居均为县级不可移动文物。

  现存莫瑞锳门楼1座和石牌坊1座。石牌坊,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1985年重修。位于村西北侧的莫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清道光十二年(1832)重修,20世纪60年代被毁,2015年重建,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大门有对联“宗承巨鹿千秋盛,祠建鳌山万代兴”。莫朝玉将军墓,位于村西北鳌鱼岭。明隆庆二年(1568)竖刻墓碑,墓额为“功垂义感”,墓联为“发绩鹰扬功昭明代,贻谋燕翼德裕后昆”,清道光七年(1827)重修。清道光十年(1830)任连山绥瑶直隶厅同知的蔡天培为武略将军祠撰联“边圉绕烽烟,幸有奇勋垂往代;孤城靖旭日,惜无善政负兹乡”。1990年10月,该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莫朝玉,字翠峰,子孙尊称“公孟老客”(壮语“当官的老祖宗”之意),别姓民众称其为“莫将军”。因其治理地方有功,剿贼荡寇,明嘉靖四十年(1561)被敕封为武略将军。莫朝玉用赏银购置大批田地分给宜善九村百姓耕种,百姓感其恩德,在永丰司城村、班瓦村、小三江圩建武略将军祠(俗称莫公殿)。《广东省志·人物志》《广东连山县志·人物耆老传》均有莫朝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