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益村,位于源潭镇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7千米,村域面积约0.41平方千米。村落始建于清代,由潘氏族人聚居繁衍而成。村庄坐落于丘陵地带,村舍沿山脚而建。建村之初,村民居住较分散,太益村与附近的黄泥塘、钳塘和高塱等3村合称为黄泥塘村,因村中池塘土壤为黄泥,塘水黄浊而得名。随着人口增加,至清代中后期各自形成聚落,其时因有族人在村内开了一间名叫太益保的商铺而取名太益村。

  建村之时,该村属清远县捕属靖定乡。清末,属潖属同泰安良分局。1930年,属潖江区同泰乡。1942年,属潖江区联同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属清远县第四区青龙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青龙大队。1959年,属源潭人民公社青龙大队。1983年,属源潭区青龙乡。1986年,属源潭镇青龙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青龙行政村。1990年,属源潭镇青龙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清城区源潭镇青龙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潘姓。宋末元初,潘姓先祖从福建宁化迁移至广东梅州五华;明代中期,潘伯澜率领族人从梅州迁移至今新丰县沙田镇,其后族人不断发展壮大,潘伯澜也被潘氏族人尊奉为广东大始祖;至清代,部分族人从今新丰县沙田镇迁移至此。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218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客家民系,通用方言为客家话。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红薯、花生等。现时除小部分村民居村从事传统农作物生产并饲养少量“三鸟”,或在附近的陶瓷企业务工外,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运输行业,个别村民经营陶瓷原料开采、加工生意。

  2016年初,太益村召开村民大会,全体村民一致同意,自愿申报2016年第一批美丽乡村的示范村创建。但由于村集体收入不高,村民自筹有一定困难,美丽乡村建设起点不高。时任源潭镇陶瓷原料商会会长的太益村村民潘标获悉建设资金缺乏后,积极捐款,投人大量资金支持家乡建设,潘标不但出资补足资金不足部分,而且还参与到具体设计和建设中。

  经过美丽乡村建设的太益村,新建了一座2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并添置了乒乓球台、图书阅览室以及棋牌室等。此外,室外的空地添置了体育设施,包括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等;铺设了300米长的沥青村道,村后靠近山脚的地方修筑了钢筋挡土墙;村庄的村容村貌、绿化美化亮化有了很大的改变。太益村已经建设成为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优美、家园宜居、和谐繁荣、精神健康向上的美丽乡村,并通过了2016年度第一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考评验收,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村民潘标,现任源潭镇陶瓷原料商会会长。其为人乐善好施,近年来,除了为家乡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外,他还先后为青龙小学和源潭中心小学捐赠20多万元作为奖教奖学之用,并先后奖励2015年考上国家重点本科大学的李楚善等5位学生共计6万元;2016年赞助源潭村居篮球赛18万元。2017年上半年,潘标在清远市文明办、市委农办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清远市道德模范与最美人物推荐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和“最美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