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西的浛洸是一个神奇的古镇,且不说其地名之独特,其建制之悠久,其古迹之丰富,其传说之多彩,单就现居姓氏而言,其数量就多得惊人。市域农村诸乡镇姓氏,少则几十个,多则100多个,200个以上的甚少,而浛洸户籍人口中的姓氏多达257个,不仅居市域乡镇之冠,还超过佛冈、阳山两个县域的姓氏数量。

  这么大的姓氏数量现象说明什么呢?它充分展示了浛洸的亲和力特质和富有开放包容的大镇气度。坐落在该镇街巷东头河畔的“广州会馆”可视作这个古镇包容特质的象征。该馆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占地面积1240平方米,砖石砌墙,麻石铺地,既庄重又大气。这是珠三角地区来浛洸经商置业的工商界人士的聚会场所。馆内客厅墙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云:“寄身天地谁非客,得意江湖便是家。”该对联折射着古浛洸的开放风采。外地工商者到此地有“得意”之获,有“归家”之感。

  据了解,落籍浛洸的姓氏,有经商而来的,有教书而来的,有行医而来的,有避难而来的,有打工而来的,有卖艺而来的,还有民国政府安置而来的归侨,徙居原因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一批批外来者都在浛洸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找到了立足之点,发现了谋生之道,因而永久地定居下来。外地人来浛洸置业,往往有大喜过望之获。如当今闻名省内外的“徐其修凉茶”,其制造基地和传人就在浛洸。始创人徐其修原是今佛冈龙山人,后移居浛洸创业,至今已历5代。又如,民国时期,浛洸有家颇有名气的“少威药房”,以医治跌打、驳骨著称。其创始人范少威(1895~1967)原是佛冈烟岭人,民国8年(1919)落籍浛洸经营药房。因这个决策,他得以将自制跌打药业推向兴旺发达的顶点。再如,英德一名中医黎少雄(1905~1987),原是清远禾云人,于民国18年(1929)来到浛洸与人合股经营“中和堂”药铺,并挂牌开诊,一生献身于中医事业,业精而德高。像这样成功的创业者,在浛洸屡见不鲜。

  浛洸的姓氏来自四面八方,根系省境内外。其中有一批居民是在清末民初因各种原因从广府地区迁来的,加上20世纪30年代广东国民政府安置的那批南洋归侨,形成了一个活动能力很强的姓氏族群。他们这些姓氏家族至今还跟珠三角地区及旅居港台和海外的族人有密切的信息交流,成为古老浛洸走向世界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

  在浛洸的姓氏中,有些族支出自名门之后。如张姓多为唐开元名相张九龄的后裔;朱姓多为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后裔;文姓则均为南宋抗元名相文天祥的后裔。还有一些姓氏族支的先祖虽然官职不高,但后裔支派繁多,遍布广东和东南亚各地。在海外华人中很有势力,如李火德、黄峭山等。今浛洸李姓多为李火德后裔,黄姓则多为黄峭山后裔。

  浛洸257姓氏中,有些姓氏《百家姓》无载,如决、坚、天、但、草、青、资、桃、睛、佛、湾、宝、惋等。这些姓氏在历史上就属稀僻姓氏,人口很少,延脉至今,已属不易,出现在浛洸户籍登记册上,尤令人惊奇。因为他们不像大姓那样支派林立,人口众多,很容易流布到全国各地去。这些姓氏人口很少,且起源地都不在岭南地区,如资姓起源于四川,佛姓起源于山西,桃姓起源于山东,均在数千里之外,如何流布到浛洸来的,个中之谜有待破解。但毫无疑问,浛洸因他们的入籍而丰富了姓氏文化的内涵,彰现其在区域姓氏文化研究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