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封开状元第的莫姓
莫姓是一个来源比较复杂的姓氏,其中一支相传是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的后代。颛顼时,子孙中有一人分封于鄚(今河北任丘),后来,这支居住在鄚的颛顼帝的后代便以地名为氏,姓鄚,后又去掉姓氏“鄚”字右旁的“邑”,以莫为姓。另一支相传出自先秦时期的楚国。楚国设有“莫敖”这种官职,地位仅次于令敖,由王族子弟世袭。拥有这种官职的人,其后代遂以官名为氏,称作莫姓。还有一支相传出自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莫由幕省底部“巾”字而来,亦称为莫氏。另外,北魏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中有刑莫、莫那类等姓,后来都随例改为汉族莫,成为莫姓的一大来源。
清远莫氏源于粤西封开,均属莫宣卿的后裔。莫宣卿,唐代封开人,12岁举茂才,名震乡井。唐大中五年(851),年仅17岁的莫宣卿意气风发赴京赶考,一举夺魁,成为古代岭南状元第一人。惜英年早逝,难显政绩。所幸留下晋、楚、齐3子,后裔散布甚广。
莫宣卿3子中,晋的后裔在清远最多。据英德《莫氏族谱》记载,晋是宣卿长子,官至怀州(今河南沁阳市)刺史。晋之孙莫怀移居南雄凌水,怀之孙永昌在北宋宝元二年(1039),由进士任广州府儒学训导,转任福建莆田县令,升司户,北宋熙宁元年(1068)出任南雄路判。他年老解官后移居广州清风桥,至北宋元丰八年(1085)而卒,终年81岁。生前生有3子:长名愚,次名鲁,三名钝(有些族谱称“顿”)。永昌去世后,因清风桥庐舍遭飓风摧塌,兄弟3人各择地卜居,独立发展。
永昌长子莫愚移居番禺韦涌,后裔散居番禺及怀集等地;次子莫鲁移居南海沙头,后裔分居南海、阳春、恩平、阳东、高明、新会等地;季子莫钝移居东莞蕉利,后裔甚为兴旺,今东莞有其裔3万余众。清远市汉族地区莫姓亦多为其裔。
钝公5世孙志成、志清由东莞迁居增城云母,成为增城莫氏开基始祖。志清7世孙元真生帅保、帅通、帅明、帅广4子。其后,帅保迁居从化芦狄角;帅通迁居今佛冈汤塘镇菱塘村大树脚;帅明迁居今佛冈汤塘镇暖水村南蛇头;帅广迁居英东白沙。
佛冈莫氏除帅通、帅明的后裔外,还有属鲁公(永昌次子)后裔的龙山关前莫氏,开基祖叫德茂(号一山),入迁于明中期,后裔主要集居于龙山。佛冈莫氏3个房支的后裔共2100余人,主要分布于汤塘、龙山、石角3镇。
移居英东白沙的帅广,生伍云、伍苟2子。后伍云移居英中大站上塘头村,伍苟移居英西浛洸鹤子山村。他们的后裔主要散布于英德的英城、大站、望埠、浛洸、黎溪、白沙、水边等地,近1.3万丁口。中以英城最多(4354人),大站次之(3618人)。除英德外,还有分支移居外县,如清新高田莫氏就是伍云的后裔。
阳山有近4000莫姓人,主体族支也是莫钝的后裔。据阳山七拱《莫氏族谱》记载,明宣德十年(1435)莫钝的后裔莫秀发由南雄来到阳山七拱承佃谋生,开居于七拱大塘。秀发生育5子,后裔散布七拱、黎埠、东山和连南寨岗、清新滨江等地,数以千计。此外,明中叶,莫三由英德鹤子山迁居阳山城郊拳头岭,至清康熙四年(1665),其裔孙莫廷辉又由拳头岭移居新圩连陂另立新支;清中叶,莫五九由英德迁居阳杜步湟川,已传12世。上述两支莫氏属英德帅广派下裔孙。
清新有5300多莫姓人,中以浸潭(含桃源)最多,有1800多族众。据清新石马隔圳围莫氏族人提供的资料说,清新滨江地区的莫氏先祖叫莫尚一,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阳山七拱大塘迁居浸潭岗坳村,是莫秀发的后裔。莫尚一定居浸潭,其后裔又陆续分迁沙河、龙颈、珠坑、石马、石坎、南冲等地,约3000余众。另据清新高峰著文说,清新山塘鲤鱼捷莫氏开基祖莫时进,于300年前从三水鲶鱼村分支而来,今已传到第14代,后裔散布山塘、太平、三坑等地。据统计,这3镇莫氏有1300余人,亦算是个较大的家族。往上溯,高峰说三水鲶塘村莫氏来自四会清塘村,而四会清塘村莫氏先祖,宋初从封开迁来。本书编者认为,四会清塘村莫氏开基祖是否直接从封开迁来,值得商榷,因为清城石角小河东社莫氏族人提供的资料称,四会清塘是莫永昌长子莫愚(居番禺)后裔的分迁之点。照此说来,四会清塘莫氏先祖早已居广州番禺而不是直接从粤西封开迁来。这以后,从番禺韦涌分迁到四会清塘村的莫愚的后裔,后又分枝三水鲶鱼村和广宁严洞等地。清城石角小河东社莫氏先祖莫继吾就是从严洞分迁出来的,入迁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至今已传11代,发展到400多人。
连州莫氏有3400多人,主要来自阳山和连山。明正德三年(1508),莫志从阳山七拱移居龙坪东村老地岗,已传19代,后裔衍居龙坪、麻步、丰阳等地:另一支莫氏来自连山上坪,入迁于清道光初年,始迁祖叫莫永达,始居连州九陂朝阳寨,后迁连州镇龙口村定居,至今已传10代。
除汉族莫姓外,清远市域还有壮族莫姓,全部集居于连山境内,有好几个支派,均由封开迁来,主要是莫宣卿次子楚和季子齐的后裔。最早的一支入迁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尔后,明正统年间、万历年间到清乾隆年间陆续有莫氏族人从封开徙入连山。今连山莫姓已发展到6700多人,为该县的第4大姓氏。
莫氏自流布清远市域,代有名人闪光溢彩。明中叶有连山人莫朝玉(字翠峰),16岁便武功出众,倡导民团,征剿当地流寇。县官将其功绩申报朝廷,钦赐奋勇云骑校尉,随邑带兵协镇。明嘉靖九年(1530),贺县、英德2县出现“贼乱”,翠峰奉命平息。嘉靖四十年被明世宗敕封为武略将军,兼理连阳、怀、贺、英、清7属社会治安。莫朝玉死后葬连山福堂班瓦村西北侧鳌鱼山麓。其墓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代,福堂人莫鼎禄曾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堂人莫新银曾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并担任过连山县委书记、清远市政协副主席和省民委副主任等职务;还有太保人莫祖英(女)曾当选为第十六届中共全国代表。上述3人均为壮族。
明末有连州人莫与齐,苦攻力学,讲习不倦,连之俊秀,多出其门。年58人国子监,益加淬励。天启二年(1622)登进士第,时年六十有三。授南京太平府推官,折狱详明,人称“莫青天”。
清初有连州人莫松龄,早年以明经入太学,初授英德训导,振兴学堂,人才蔚起。继任曲江教谕。秩满,升怀远知县。莅任3载,明敏勤慎。时遇漕河堤崩,奉命修筑,甚有劳绩。
新中国成立后,莫雄先后担任北江治安委员会主任,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第一副主任,政协广东省第一、二、三、四届常务委员,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第五届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1980年病逝于广州。著有《莫雄回忆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