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姓

  “付”是“傅”的不规范的简写,清远傅氏因此而分裂为傅与付两个姓氏。经户籍管理部门认可,现全市傅姓仅2349人,而付姓却多达9743人,成为排名第69位的市内大姓。时下,寻根问祖、修谱修祠的风气成为热潮,多数付姓人纷纷要求改回原来的傅姓,但他们如同因俗写而衍生的肖姓人一样,遇到了改写容易回归难的问题。

  如上所述,付姓的来历即为傅姓的起源,其主源出自商朝宰相傅说。相传商朝国王武丁,决心振兴国家,夜梦神仙指点,必须借助一位圣人。武丁梦醒后,立即请人画了圣人图像,差群臣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今山西平陆东南)找到了梦中的那位圣人。后来,他在此人的辅佐下,天下大治,歌舞升平,从而成为有作为的“中兴之主”。他所依靠的那位圣人,便是今天大多数傅姓人尊奉的祖先--傅说。

  傅姓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形成“北地”、“清河”等著名郡望,成为中华姓氏中甚有影响力的一个姓氏。在当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序中,傅氏是名列第36位的人口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1%,分布以山东、湖南为多。在清远,如果将傅、付并作一个姓氏统计的话,则有1.3万人,在市内姓氏人口的排名可前推到第59位。

  清远付氏,分布上以英德最为集中,达7500人,次为连州,1600人,其他县域甚少,只有几十人或100多人。

  英德付氏的发祥地在英东鱼湾。据英德石牯塘沙坪村付氏族支提供的族史资料说,英德付氏的中代祖是开基福建泉州的唐末河南人傅实的后裔分支。傅实据传是傅氏始祖傅说的69世孙,他在唐末五代初任银青光禄大夫兼福建路招付使,遂开基于泉州,子孙分衍福建各地,他被后裔尊为“银青公”。此翁生育8子,其中第5子排名为万五郎。英德付氏开基祖千五郎即其裔孙。千五郎的父祖辈由闽入赣,再迁广东陆丰、翁源等县,几经徙转,至千五郎最后来到英东鱼湾定居落籍,从而成为当今清远付氏族群中最大支派的始迁祖。他生育5子,取名为清、文、政、万、满,各自开基发族,形成5大房支,后裔散布英德和其他县地。今英德境内,付氏人口逾千的有浛洸(1648人)、望埠(1532人)、鱼湾(1263人)等镇,人口在500以上的有沙口、连江口、石牯塘等镇。英德付氏在鱼湾文南村修建有千五郎公宗祠,其堂联与流行的有别:一般姓氏族支宗祠的堂联多为“xx源流远,xx世泽长”之类的简洁句;而该宗祠的堂联为长句联。其右联书:“溯派自清河,而南迁江楚迁闽江迁赣江迁粤东,世系相承微远大”,家族的由来,和迁徙流布的发展脉络,在这里交待得很详细。左联书:“继起于两汉,为盛曰阳陵曰义阳曰昆阳又曰高武,侯封叠锡纪光荣”,世系的兴隆和祖宗的功业荣耀历史,在此联作了高度的概括。故这幅宗祠堂联很有文史研究价值。

  连州付氏主要集居于连州市区和九陂、西岸、龙坪等地,其先祖分别来自广西梧州和省内乳源县地。来自乳源县地的付氏则属英德鱼湾付氏的裔系分支,因为乳源付氏是由鱼湾付氏分枝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