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焕(名浚,字表怀,号漱石),朱熹的第六代孙。其先祖居陕西关中,后徙于闽。朱文焕少聪敏,仰成家训,长通吏治,21岁登进士第,官至大理寺评事。

  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将伯颜攻陷临安(南宋京都,即今杭州),益王即位于福州,诏诸路忠义勤王,朱文焕率师入卫,旋即护驾南到广州。

  宋祥兴元年(1278)驻崖山。朱文焕后奉命抗元于北江,敌陷韶关,破英德,顺流直下,朱文焕迎击鏖战,昼夜不息。

  宋祥兴二年(1279),在英德与清远交界的北江沿岸一带,朱文焕率领义军与元军在江面和陆地上展开激烈战斗,激战数日,宋军伤亡惨重,朱文焕也身负重伤,但仍在船上击鼓指挥抗击敌军,最后因寡不敌众,以身殉职。

  当时其子朱继贤也随父抗元,朱文焕殉难后,朱继贤负朱文焕遗骸趁夜潜至清远横石,安葬于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湴涌(土名簕竹坦),庐墓守孝三年。

  其后裔居上、下岳,至今繁衍三十多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