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鉴铭
廖鉴铭(1907-1943年),是佛冈较早的中共党员和中共佛冈地方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廖鉴铭青年时代便投身革命,先后担任佛冈县一区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中共天西乡支部书记、中共佛冈区委委员、中共佛冈县委委员等职务,与邹华衍一起组织抗日武装袭击日军。廖鉴铭忠于党的事业,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是中共佛冈地方组织的优秀领导人。1941年10月在广州被日军逮捕,受尽折磨,身受重伤。1943年释放出狱后,经抢救无效而逝世。
人物生平
廖鉴铭,又名廖犀铭,出生在佛冈县水头白麻园村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小学毕业,同年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执信中学。他在读书期间思想进步,学业优秀,多年被选为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9月,廖鉴铭转到仲恺农校就读,积极参与该校的政治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校团支部书记。同年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领导著名的广州起义,廖鉴铭与校内的中共党员配合广州起义,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广州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当局在广州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广州在一片白色恐怖笼罩下。廖鉴铭潜回家乡,以教书为职业,先后在汤塘围镇小学和水头培基小学任教,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邹华衍发动水头地区的进步师生和社会青年,组织闹钟剧社,廖鉴铭任社长,以文艺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演出前后,发动群众有钱出钱、有物献物支持抗战,闹钟剧社募集到一笔可观的钱物支援抗日前线。通过抗日救亡活动的考验,1938年春,邹华衍重新吸收廖鉴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月,广东省第四战区抗日动员委员会所属的战时工作队一一八队,由队长陆飞、副队长邹华衍、中共支部书记饶璜湘率队到佛冈,宣传、发动、组织佛冈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时发展和建立中共佛冈地方组织。在战工队一一八队的帮助下,同年冬建立佛冈县第一区青年抗日先锋队,廖鉴铭任队长。同时建立佛冈县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一中共天西乡支部,廖鉴铭任支部书记。
1939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派谢永宽、周锦照、吴清等三位同志到佛冈,建立中共佛冈区委会,谢永宽任书记,廖鉴铭任宣传委员。同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撤销中共佛冈区委,建立中共佛冈县委员会,邹华衍任县委书记,廖鉴铭任宣传委员。
1939年冬至1940年初,日军第一次从广州进犯粤北。部分日军在翁源受挫后,败退至水头火屎岭和七娘潭等地时,邹华衍、廖鉴铭带领青年抗日先锋队和民众抗日自卫团进行阻击,使日军不敢在水头地区久留,保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1940年春,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已暴露身份的党员骨干,应转移到安全地方隐蔽,保存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廖鉴铭与邹华衍被调往三水县芦苞镇工作。为了站稳脚跟,他俩自筹资金,开设一间名为汇江盐行的店铺,作为地下交通联络站,开展革命活动。
1941年10月,邹华衍在三水芦苞执行任务时被捕,廖鉴铭即转往沦陷区一广州市活动,不幸于广州被日军逮捕。廖鉴铭在狱中遭到残酷的折磨,但他坚贞不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1943年,日军看到廖鉴铭已奄奄一息,又找不到证据,只好无可奈何地把他释放。廖鉴铭出狱后,经多方抢救医治无效而逝世,时年36岁。
(本文由中共佛冈县委党史研究室根据历史资料编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注公众号,随时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