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的一天晚上,刘边(大家叫他小刘)随部队从佛冈龙南先鸡坑出发,到英德县老虎头峡收税。

  12日早上,天蒙蒙亮。当部队到达一个叫老虎头峡的山头时,透过薄雾,忽然发现山下有大批敌人(后来听说有五六百人),向游击队驻扎的山头移动。天亮了,敌人以猛烈的炮火,向山顶轰来,大批敌军也跟着向山上冲来。战斗打响不久,小刘就被一发迫击炮弹的弹片打伤了腹部,起初还不觉疼痛,但随队伍走了两个山头后,便走不动了。

  小刘不想影响部队行动,叫同志们先走别顾他。经部队领导同意后,小刘隐蔽在水洞坑里。

  不久,敌人朝游击队撤退的方向追过去,没有发现小刘。但这一停留,小刘的伤口开始疼痛了,又不敢动,怕被搜山的敌人发现,只得忍着痛,屏住气躺在那里。直到天黑,小刘爬出来,摘了些山稔嫩叶、赤蕨之类的草药,用口嚼烂敷在伤口上,不知是草药清凉还是什么原因,他感觉伤口好了一些。

  到13日早上,小刘勉强可以站着走路,但觉得口很渴,很想喝水。他侧耳细听外边有流水声,就慢慢攀扶着走下去。走着走着,他看见一个人躺在那里,停下来细看是同队老战友刘巨棠,原来他脚部受伤了。小刘喝了泉水后,就地摘了些赤蕨,用石头捶烂,给老刘敷在伤口上,两人在草丛中又挨过一晚。

  第二天早上,小刘和老刘慢慢地互相搀扶着走,来到一个田厂。有一位老伯见到他们,开始时感到惊慌,但见他们都疲惫不堪,又有伤,觉得他们不像是坏人,于是就拿饭给他们吃,那时他们口很渴,都不想吃东西,只讨了些开水喝。他们怕连累老伯,只好赶快离开这里,转到山后隐蔽下来。

  晚上,那个老伯找上来问他们:“你们是什么人?”小刘说他们是潖江的游击队员,因为前天在老虎头峡附近受伤而和部队走散。老伯听后,知道他们是好人,连忙找来草药,帮他们换下,并给他们粥吃。随后,带他们过了一片竹园,指明从什么地方可以回到潖江。15日早上,他们到达先鸡坑一间收柴的山厂。

  老板是潖江人,姓李,上次小刘随团长来过这间厂,与李老板见过一面。李老板看见小刘,非常高兴,热情地叫他们躺在床上休息,给他们吃喝,并派人将他们带到寨下村。

  这时,部队派了两位同志在寨下村找到小刘和老刘,看见他们身上有伤行动不便,没法一齐走,只好派一人先回去,另一人陪他们到一间茶亭,三个人又在柴草中过了一夜。次日早晨,部队派了几位同志把小刘和老刘抬到龙南龙蟠圩,回到自己的部队。他们两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伤口才医好。

  这次受伤期间,如果没有田厂和柴厂的群众给他们吃喝和敷药,真不知如何度过,恐怕连生命也有危险。这真是患难见亲情,人民与革命部队血肉相连啊!

  (本文口述者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三支四团和北一支六团战士,整理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围镇支部书记、清从花佛人民义勇大队中队指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三支四团中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