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枪”记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游击区不断扩大。但是,游击队正面临着武器、装备、物资供给不足的困难,游击战士衣衫单薄,被盖短缺,而且战斗频繁,生活十分艰辛。
当时活动在英德、佛冈边区一带的粤赣湘边纵队北一支队四团铁鹰连,为了加强装备,壮大队伍,迎接解放战争的新胜利,决计从地方反动势力中夺取武器装备,以壮大自己。于是派出武工队侦察各地反动武装的情况,寻找薄弱环节,伺机袭击。
当时,白石乡(即今烟岭区范围)下龙冈村的范汉英,是国民党某团军军需处主任。此人在国民党军队服役多年,曾在英德、佛冈一带驻防,把一部分武器和军需品存放在家里。他家只有家眷和长工在,没有武装守备。当武工队打听到这一消息后,决定把范汉英家里的武器装备“借”过来。
1948年11月某日的傍晚,北一支队四团铁鹰连派了两个排的兵力,在连长叶名辉,副连长叶群普的带领下,从英德门洞出发,夜袭下龙冈村。
当晚月黑风高,大地一片寂静,只有秋虫在鸣叫。游击队员步行一个多小时,于晚上八时许到达下龙冈村,按计划将一个排的兵力布伏在离范汉英家约三百米处的烟岭河坣,以防烟岭方向范烈光和社坪方向李日华反动武装的袭击和支援,另一个排迅速包围了下龙冈村。范汉英的家在该村的北面,是一座呈“口”字形的独院,分上下两爿,共十来间房屋,两头是大门,门外有木栅加固。
当游击队员来到范汉英的住宅,敲门令家属开门时,其家人紧缩在屋内不予理睬。游击队员遂将事先准备好的“番枧炮”(即把几筒炸药捆在一起,加上雷管导火线,形似一条番枧一-肥皂)挂在门上,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得一声巨响,大门被炸开了。
游击队员冒着刺鼻的硝烟鱼贯而入,紧贴着墙守在各间房的门口,喝令其家属出来。不一会儿,范汉英的家属一个个战战兢兢地走了出来,不知如何是好。接着游击队说明来意,声明游击队不抢财物,不侮辱人身,只是来“借”武器和军需品,并令他们在院子静候,不许乱动和反抗。
原来,范汉英的家眷都是些妇女和老人,以及几个长工,他们都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呆了,乖乖地在院子中间缩成一团,哪里还敢反抗。游击队员迅速进入屋内搜查,结果搜出一些武器和军需品。经过清点共缴获轻机枪一挺,驳壳枪两支,三八枪五支,七九枪三支,弹药和军需品一批,其中缴获的军需品中有军用棉被十多张,蚊帐五十多顶。经过两个多小时,部队带着战利品,安全撤离了下龙冈村。
这次袭击行动,对烟岭地区的反动势力震慑很大,反动头子范烈光、李日华惶惶不可终日,龟缩在据点里,加强守备,生怕游击队再来光顾,不敢贸然出来骚扰。
(本文口述者曾任佛冈县政协副主席,整理者曾任佛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史志办编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