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安炮楼位于汤塘至四九之间大路边的良安圩南边山包上,是1948年敌人对潖江游击区进行扫荡后,强迫群众建造起来的。炮楼分两层,常驻着保安队的一个分队20~30人,配有轻机枪一挺。它的存在,对潖江游击队的活动阻碍极大。东三支四团团部曾多次准备拔掉它,但一时还没找到一个较好的机会。

  1949年春的一天,游击队员刘边、刘九、刘镜如因事途经良安圩,见乡公所里只有两个人。三人密议了一下,认为时机正好,此时不搞,更待何时?他们便走进乡公所,用枪逼迫着乡公所的两个所丁。“要命的就想法子把炮楼的分队长叫到乡公所来,否则就地处决。”

  两个所丁平时受过游击队教育,家里都有妻室儿女,衡量过利害后便说:“好,我写个字条派人带上去,要他们(指炮楼的哨兵)派人下来抬米。”刘边他们觉得这个办法还可以,于是三人作了分工,刘镜如留在乡公所,刘边、刘九两人跟着乡公所的人,到炮楼下面的树林中埋伏。

  所丁上去不久,便和炮楼的敌分队长朱世峰等四个人往树林边走来。刚进树林,敌分队长朱世峰便发现情况不对,想往回走但已经迟了,刘边同志一步向前,截住了朱世峰的退路,朱世峰立即朝乡公所方向飞跑。他不敢进乡公所,只好趟过四九河,沿河那边的山脚跑去,一边跑一边朝刘边他们开枪。

  刘边这时押着三个人,那么到底是追朱世峰还是不追?刘边对刘九说:“你押着这三个人,我去追!”这时留在乡公所的刘镜如听见枪响,便飞快地从乡公所出来,和刘边两人紧紧追赶,一边喊“缴枪不杀”,一边鸣枪警告。一直追到山边,朱世峰见无路可走,还看见岭边树影晃动以为游击队有伏兵在此,只好无可奈何地回过头来举起双手,缴枪投降。刘边趁朱世峰惊魂未定之时,立即要他通知炮楼人员投降。

  平时作威作福的朱世峰在三支手枪的枪口下,早已吓得六神无主,只能点头答应。刘边三人押着朱世峰到炮楼下,要他向炮楼呼叫,让楼上的人下来投降。但楼上的那班家伙,不知是疑虑未消,还是见我们人少,认为还有险可守,迟迟未走下来。针对这个情况,刘边他们除不断向炮楼开展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宣传攻势外,还立即派刘九迅速报告团长黄信明,请求立即派部队支援,以防有变。相持了一会,部队跑步前来增援,炮楼上的敌人见大势已去,最后全部走出炮楼,缴械投降。

  这次行动,无一人伤亡,就把良安炮楼端了,并缴获轻机枪一挺、长短枪二十多支、弹药和物资一批,俘虏朱世峰等二十多人。

  拔掉了这个据点后,从此四九至汤塘之间就连接起来,大大方便了游击队的活动。

  (本文口述者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三支四团和北一支六团战士,整理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围镇支部书记、清从花佛人民义勇大队中队指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三支四团中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