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碧波
廖碧波(1902-1979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生于英东桥头亚婆石村的一个贫苦农家,青少年时期,先后在本村私塾和横石水龙屋村晚清拔贡林耀东开办的学校读书,成为乡村知识青年。
从大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廖碧波在长达23年的革命生涯中,一直在清远英东地区坚持战斗,长期担任英东地区我党地下组织的重要负责人,领导党员和革命群众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成为英东革命的一面旗帜。
廖碧波(1902-1979),男,汉族,广东英德人,中共党员。
廖碧波同志1902年出生于广东省英德县(现英德市)桥头镇亚婆石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生活节俭朴素,很有骨气。自己挑柴米去几十里外横石水龙屋,拜师颇有文才名望的晚清秀才林耀东。读书时结识一位在广州上学、思想进步的龙姓青年。听龙讲述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闹革命的许多动人情景,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
1926年秋,他听说王蔚垣、刘裕光在鱼湾组织农协会,便瞒着父母,连夜赶到鱼湾,找到王蔚垣、刘裕光,谈了自己投奔革命的动机和决心,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他回到亚婆石村组织了农会,建立起一支有二十多人的农民自卫军。
1927年3月,经刘裕光介绍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廖碧波历任英德县七区农协常委、新兴乡党支部书记、英翁边区地下党负责人等职务;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英德县三区区委书记、中共英东特支委员(廖宣为党支部书记,胡希文为组织委员,李拨才为宣传委员,廖碧波为民运委员,邬强为军事委员)、英德县北江东岸抗日动员委员会委员、解放区新兴乡抗日动员委员会副主任、东江纵队北江支队英翁边大队(野火大队)党代表、中共英德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等职务。
1938年开始参与创建英德县英东中学,被选为首届校董会董事;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英东武工队党支部书记、中共英东工委组织委员、英东县第一副县长等职务;解放后,历任中共英德县委委员、副县长,龙川县土改队副大队长,中共南雄县委委员、农会主任,北江公路处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统战部研究员,广东省工业厅轻工业处副处长,水仙农场场长,中共南海糖厂党委委员、工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广州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1962年离职休养。
1979年7月31日在英德病逝,享年77岁。现安葬在英德烈士陵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注公众号,随时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