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瑶族传统民间舞蹈,流传连山吉田、大旭山等瑶族村寨。龙灯由龙珠灯1个、龙头灯1个、龙身灯7至9个、龙尾灯1个组成,另加鱼灯2个、牌灯4个,共18人组成龙灯队,每人手举一灯,出场时龙珠灯在前引龙,龙头灯随着龙珠灯的晃动方向追逐。龙身灯一个接一个跟着龙头灯走动和左右、上下晃动;龙尾灯紧跟在后面,不断地摆动;两个鱼灯随着龙的滚动,在两旁衬托配合,自由地游动;四个牌灯分别在表演场地的边沿四个方位站立,不参与舞动。舞龙灯以鼓、钹、京锣、云锣等敲击乐器伴奏,有时也加入一、二支唢呐,跟着鼓点吹奏一些瑶族曲调,按龙动作的舞动状况,默契配合,最后进入高潮。龙灯制作精致,用篾扎成各种灯型,表面再用各色纸糊贴出一些瑶族花边、花纹图案。每个灯内还可以点燃灯火或用小电筒。夜间舞动时,龙灯迎风转动,人走灯移,五彩缤纷,宛如游龙,别具特色。2002年10月,连山舞龙灯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获铜奖。该舞蹈入录1996年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

  过去,人们逢年过节舞龙灯,以祈求风调雨顺、人寿丰年,尤其在大旱之年,更要组织盛大的舞龙灯活动,盼望天降甘霖,以保农家好收成。现在,舞龙灯已成了人们表现幸福生活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也一直在瑶民的心目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在瑶寨中广泛流传,经久不衰。
  精致的龙灯,用篾扎成型,表面用色纸糊贴具有瑶族特色的的花纹。灯内点燃灯火,夜间舞动时,龙灯迎风转动,人走灯移,五彩缤纷,宛如游龙,别具特色。
  过去,人们逢年过节舞龙灯,以祈求风调雨顺、人寿丰年。现在,舞龙灯已成了人们表现幸福生活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在瑶民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